8/28/2005

痛風不是中老年人專利

■衛生署新竹醫院供稿

一個50多歲的男性罹患痛風性關節炎已有20年,兩腳內側已產生像饅頭大小的痛風石,並經常有白色牙膏狀的分泌物,因痛風已數十年,他不以為意,最後不幸產生了細菌的續發性感染,不得不將右腳的大拇指截肢。風濕免疫科主任羅位庸醫師表示近來發生痛風的年紀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過去認為是中年之後才會發生的疾病,現在已經悄悄地盯上了年輕人,臨床上發現很多十多歲、二十多歲的年輕朋友也已經開始有痛風發作的記錄,以羅主任的門診而言,每週約可見一至二位一、二十歲的年輕朋友因痛風問題就診,此現象實在值得大家重視。

針對痛風年輕化的原因,羅主任表示極有可能與飲食西化、營養過剩有關。至於痛風的治療可分三個階段,在尿酸偏高但還沒有關節炎出現的時期,應該找出尿酸偏高的原因,採保守治療,如飲食控制、充足的水分、避免肥胖、控制血壓以及其他可治療的因素。等到開始有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時,高尿酸血症已經由無症狀進入有症狀的痛風,在急性期以抗發炎藥物秋水仙素或是類固醇治療,但仍要保持充足的水分,避免高普林食物等。至於何時開始服用降尿酸藥物,原則上有下列情形出現時,建議開始降血酸的藥物治療:

1、一年痛風發作超過2次或二年發作超過3次。

2、有尿路結石的病史。

3、關節或軟組織有痛風時的沈積。

倘若沒有治療的話,則進入慢性痛風的時期,可能會出現關節變形、腎臟結石、腎功能受損或是關節的二度細菌感染。

在過去痛風經常造成關節變形、殘障、腎功能異常甚至截肢的後遺症。幸運的是,由於現代醫療進步,只要患者不諱疾忌醫,絕大多數的病人都能獲得良好的預後。另羅主任也呼籲現代人應注意運動及飲食控制,以免痛風悄悄上身而不自知!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